86 红酒的年份-《应是案深情浅》
第(2/3)页
“那就对了,到时候搜查要记得找这套行头。带我去看看红酒,两瓶是一样的酒庄和年份吗?”
何队长忍不住跟了上去:“红酒有什么问题吗?”
“第一瓶在方清泉家里发现,可能是他的藏品;但第二瓶在程承远的办公室,一般来说这种东西不会放在办公的地方,实际上我看了他那里没有酒柜。这么说来,这两瓶酒有可能都是凶手带去的,她虽然没把安眠药下在酒里,但说不定酒的出处会有线索。”
王涛一拍手掌,把自己的手心都拍疼了:“我真蠢,居然没想到这一点!”
主要是第一次发现是在方家,当时没有任何人对酒的来源有想法;出了第二案之后,因为和第一案关联了起来,出现红酒成了个参照物,一时大意就把这茬错过了。
应明禹对这种东西还算在行,戴了手套把两瓶红酒仔细看了。酒庄还不错,但年份很一般,并不是什么很珍贵的红酒。价格可能比一般超市卖得贵点,但大部分人还是买得起,至于购买途径,酒不珍稀来源就多,查起来难度大比较难有发现。
这种事需要人手,应明禹一个人跑十天半月也不够用,他换了另一条线。
何队长虽然没有把调查方向转到这边,但他把所有资料都给了应明禹,让他有任何发现任何需要,都可以来跟他商量。
如果红酒这条线是珍稀酒品,何队长自然会调人查,可现在的情况,抽不出人手。但他对应明禹这边的发现还是很重视的,毕竟应明禹的办案速度是出了名的。
现在整个专案组都拿这两起案子当两个案子在查,应明禹则不然,他认为还是应该按照之前查连环杀人案的方式,先找两个死者的共通点。
这方清泉的生平好查。他一个市委书记,从第一份工作在一个村里做书记员,到二十六七岁在一个县里做县长,再到三十多岁四十多岁每一次升迁,都一一记录在他的过往履历里。
方清泉不是本地人,是河西省人士,他从政之初就是在本省,从村支书一直升到现在的市委书记,全都是在本省。
程承远则不然,他是本省潞州市人,发迹是在邻市遥城,十多年前三十五六岁从一个小企业做到现在。七八年前跟第一任妻子离婚,带了孩子一起把公司总部转到了省会汉中市,五年前四十三岁在本市娶了第二任妻子,没几个月就生了现在的儿子。
方清泉调来省会之前在遥城任市长,但他是五年前四十一岁到遥城,跟程承远应该没有交集。
应明禹对照着年份看了,这两人之间的确很难找到共通处。唯一可能性,是在遥城他们先后结识了同一个女人,可是为什么当时不报仇,要等到现在……
他想过之后又觉得不可能,如果是遥城的什么女人,不在遥城下手,反而在方清泉调任汉中市一年不到的时候下手,难度更大。她对汉中不可能比遥城更熟悉,要花更多时间布置准备,这说不通。
程承远的手机在办公桌的抽屉里找到了,他最后一个未接电话是现在的妻子打来的,而此前有一个号码显示名字是“小可爱”,他们打过去是无人接听。去查了这个号码是早些年卖出去的无名卡,而上回方清泉的通话记录单调出来的号码里面,最近通话里也有一个这样的号码,无实名认证,也不是单位买的工作号。
应明禹把两份通话记录对照着看了许久后,发现了一个共通点:这两个可疑号码都是在死者死前一天开始跟死者联系。
他调了两人死前那天的日程来看,方清泉不用说,重点就是那场新闻发布会,跟记者魏风起了冲突,此外都在政府大楼办公。二十二号是周一,程承远那天依例开早会,会后跟公关和宣传部开了一早晨的小会。
应明禹找出了秘书和公司同事的口供,只有简略两句,说是商讨如何应对网络上一些负面新闻和讨论话题。下午程承远推掉了之前的约,没有去见一个做厨师培训学校的经理,也没有去跟某个原料供应商碰面,而是回了家休息。
口供里没有人提到为什么他突然推掉工作,可能是审讯的人觉得无关紧要所以没有问。但从第二天他又正常上班来看,程承远应该不是身体抱恙,有必要再去问问看。
第(2/3)页